X线检査胃肠病的原理是什么?
X线也叫伦琴射线,是1895年伦琴发现的。应用于医学方面已有几十年历史。
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,它以光的速度沿直线前进,应用于医学诊断的X线波长范围为0.08〜0.31埃(1埃=10-3厘米,以A来表示〉,相当于40〜150千伏。医学检査利用X线以下几种特性:
(1)穿透性:X线能穿透过物质,如木板,纸板,人体组织等,它的穿透性与波长及物质密度和厚度有关。X线的波长短,穿透性大;物质的密度低,易穿透;物质的厚度大,则不易穿透。
(2)萤光作用:X线的波长很短,肉眼看不见,但是X线作用某些化合物,如铂银化钡、钨酸钙、硫化锌镉等时,X线被吸收,而产生一种波长较长的可见光一萤光。这是应用X线作萤光透视的基础,萤光屏就是这些物质制作的。
(3)摄影感光作用:X线能使摄影胶片“感光”,胶片受X线照射后,使胶片乳剂中的溴化银放出银离子形成潜影,再经暗室进行显影和定影处理后,银离子就被还原成黑色影像;未受照射部分则为白色,从而产生影像。这是X线被应用于摄影检查的基础。
(4)X线的生物效应:X线对机体有电离生物作用,使体内的细胞和体液产生一系列生化作用。X线对机体的生物效应主要是损害作用,是应用于治疗某些疾病的基础。
X线所以能应用于临床诊断,首先是根据上述的X线特性;其次是人体各种器官、组织的密度和厚度的自然差别;再就是造影剂的应用。前者应用人体各种器官、组织的密度和厚度不同,X线穿过时被组织吸收的量也不一样,因此在萤光屏上有明暗之分,在胶片上有黑白之别,形成对比,于是显出影像,称为自然对比。正常人体各部都有自然对比影像。如果某部发生病理变化,正常对比影像发生异常即可以发现疾病。后者应用造影剂后出现的对比影像,称谓人工对比影像。胸部自然对不错;而腹部因为多种器官、组织的密度大致相似,不能形成良好的自然对比。要使这些器官或组织显出影像,就必须导入对人体无害而密度高的物质(如医用硫酸钡)或密度低的物质(如气体),人为地提高对比度。这种人工对比法称为造影检查,采用的物质(如硫酸钡)称为造影剂。这就是人做胃肠透视时为什么要喝硫酸钡粥的原理。近来用钡和气体进行双重造影,使对比度更加明显,可发现微小病变。由于用了造影剂使多数器官、组织显影,因而扩大了X线的检查范围和提高了性。